首先来说说“租售同权”的政策的内容,顾名思义:租售同权,住建部称将立法明确“租售同权”:租房与买房居民享同等待遇,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,将通过立法,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,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,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.
因为房价确实太高,真买不起了!而且银行端和政府也不愿意再放水涨价,没有人入场买房加入政府主导的养老、医疗福利体系……就会存在麻烦,也不利于城镇化的继续(参考养老基金亏空)。
所以,让利一部分权利给租房的人,让租房的这部分人也进入城镇化的红利中,享受部分权利,但是一样缴纳各种支撑城市福利体系和继续城镇化的税费。
本质上是一件好事儿,意思就是你从大学毕业到大城市打拼十年八年买不起房子,也可以不用回老家,你还可以租房成家(因为现在让利一部分权利了)!这就保证了大城市的的人口不会流出,有效的维护了城镇化的继续!
这样究竟有什么效果呢?
“租售同权”的前景几何?
“租售同权”的前景很美好,能否真正落地,似乎并不乐观。从*近的一些新闻报道看,广东*教育界人士指出,租购同权中的“权”,只是指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可以拥有就读公办*的资格,并不是拥有读名校的资格。一直以来,广州一直都有“具备正规租赁合同就有可能入读公校”的规定,新政措施并无多大变化。
即便是在全国基础教育的高原地区——北京市西城区,也没有完全把非京籍、租赁住房子女的教育之门给堵死,但是前六位入学的子女无不都需要本市户籍和房屋产权为前提条件,只有当学 位资源充足的时候,才会考虑给予租户子女入学资格,且需要办理多达26种证明材料。
由此看来,在人口流入规模比较大的一、二线城市,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,使得“租售同权”的理想很丰满,但是现实落地存在不小的难度。
“租售同权” 房价(尤其是学X房)是否有很大影响·?
可以预见,一旦“租售同权”在某一城市全面落地,势必将对当地房地产市场、住房租赁市场产生深刻影响。
首先,“租售同权”和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,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对房地产交易市场产生影响。
一方面,国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将显著提高住房的总体供应量。如《北京市 2017-2021年及 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》,明确未来五年内全市计划供应租赁住房 1300公顷,其中2017 年供应租赁住房 227 公顷。上海市也在加大对租赁住房的供地力度,其他住建部选定的广州、深圳、厦门、南京等12个试点城市也都有加大租赁住房的供地计划。
另一方面,“租售同权”将较大程度上削减部分居民购买产权房的紧迫性。过去10余年内,房地产市场中“学 区房”之所以屡屡被爆炒,根源在于产权房上附加的子女受教育权利。一旦“租售同权”实施后,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教育需求而创造的住房刚性需求。
对于房价而言,“租售同权”无疑将对整体房价形成一定的压力,特别是因“学 区房”虚涨的部分存在一定的回落风险。
其次,“租售同权”和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的发展,将可能对房租形成较大的上涨压力。其影响过程大体有以下两方面:
一是“租售同权”中“权”的租金溢价。在大多数城市,房租仅反映了住房居住功能的价格,并没有附加城市公共服务的溢价。一旦“租售同权”实施后,租户享受租赁住房上附加的公共服务溢价,将在房租上体现出来。比如,租赁房每6年一个学 位,通过充分的市场交易后会有一个合理的估价,该价格将分期折算到房租上。因此,不同*的租赁住房的房租溢价将会有差异。
二是住房自有率的下降,伴随着房租的上涨。当前,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是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,房租价格完全反映了租赁房屋的供需关系和居民的购买力增长情况。然而,租售同权后,租房需求会增加,同时租赁住房的供给方市场集中度会上升,机构化租赁企业的出现,则会提升房企的定价权。
“租售同权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?
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,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或实行“租售同权”是贯彻落实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。
- 租售同权